f笔趣阁

设置:
关灯 护眼
f笔趣阁 > 百年家书 > 第114章 后院哭声

第114章 后院哭声

很好吃,谢谢啊!”

那‘妇’‘女’很高兴:“小姐喜欢就好,喜欢就好。”她连连说着,看向冯阿侃,冯阿侃使了个眼‘色’,她就悄无声息的走了。

其实这面做得一般,油、菜、调料都有点抠,面却下得足,感觉是这‘妇’‘女’习惯给她男人做的量,就是那种干了苦力回来,味道已经是浮云,只要主食够多就可以的感觉。可黎嘉骏毕竟是个姑娘啊,她更希望吃到的是鲜香多菜有点小‘肉’的面。没吃几口她就累了,挑光了菜,喝了几口汤,面却还剩下一大坨,好像越吃越多,可放着又‘浪’费,她望向冯阿侃。

冯阿侃心领神会:“小姐吃不下了?吃不下放着吧,他们会来收拾的!”

“我不想‘浪’费,如果不嫌弃的话,趁热给他们送去ba。”黎嘉骏放下筷子,“我洗个手,劳烦你把面给他们端去,加菜重做或者直接吃都好,等会你带我去见你们东家吧。”

冯阿侃端起了面还不忘拍马屁:“黎三小姐真是善心人,我们东家就说,黎家都是好人!”

“你们东家,是不是姓余啊?”黎嘉骏终于问了。

“是呀,我就猜您一准知道。”

“恩。”想到白天和廉‘玉’聊的话,不知怎么的,她有点不自在。

冯阿侃又招来了一辆黄包车,让黎嘉骏坐上去,他在一边跟着跑,两人去了余家的公馆,却得知余见初下午就出去了,一直没回来,说有急事去码头找他。

冯阿侃闻言就哦了一声,似乎是知道说的是哪,想也不想就让黄包车夫回头,黎嘉骏一头雾水,正要问,就听他说:“黎小姐,看来晚上余少爷不会回来了,要不我先送您回去,明儿一早来接您?”

黎嘉骏却觉得自己好像联系起了什么,问:“余见初去码头做的事情,是不是和我二哥参与的那个什么迁厂委员会有关系?”

冯阿侃一脸震惊:“黎小姐您太聪明了,还真是那么回事儿,不瞒您说,余少前阵子一直在忙活那些事儿,那些人说迁厂就迁厂,是那么简单的事儿吗?码头搬运谁来?护送谁来?各路牛鬼蛇神那么多关系谁处理?资源委员会名头是大,那走的都是官家路线,这是哪?上海滩!是光把几个当官的打点了就行的吗?亏的咱杜爷爱国,当场拍板全力协助,这不,余少与黎少相熟,自然当仁不让,那些搬运的,护船的,上下打点的,全都有。”

他一边跑一边说,没一会儿就开始气喘,黎嘉骏连忙摆手:“诶你歇歇吧别急着说,他在哪个码头,我去看看呗。”

冯阿侃这一口气噶的就卡住了:“啊咳咳咳,不成不成,那可危险啊!本来还有国·军护着,现在国·军都已经被压得抬不起头了,去搬货的那可都是签了投名状的,人家飞机大晚上的都会来炸,一颗炮弹下来就什么都没了啊!”他头摇得像拨‘浪’鼓,“不成不成,这我铁定不会带您去的。”

“那哪个码头,我自己去吧。”

冯阿侃干脆不说话了,他不说话,脸就狰狞狰狞的,和他东家一个模样。

黎嘉骏也就笑笑不说话,心底里不以为然,她很想看看二哥到底在做些什么,让廉‘玉’那般高评价,甚至动用了海军和招商局的船,可见此举规模宏大,作为一个有爱的妹妹,怎么可以对这些一点都不了解。

至于所谓的危险,其实上过战场,她心里也清楚,怕是没用的,死这个词不是你想躲就能躲过的,畏战不是活命的途径,在二线都能和日军拼上刺刀拼到团灭,现在走在路上都可能被一颗流弹‘射’死,如果因此不做想做的事情,她起码还有八年要裹足不前。

那就明天再说吧重生之影后爱情记。

她回了家,既是在廉‘玉’家已经睡过一觉,可余家离她家并不近,这颠簸一路还是让她身心俱疲,她的窗户正对着后院,随便看了一眼,见后院那些难民住的地方一片静谧漆黑,便不再去多管那些难民怎么样了,也不管‘床’单被褥一层灰,自己打了壶水随便洗漱一下躺下就睡了。

晚上又被防空警报和各种轰炸声惊醒几次,她对此其实已经习以为常,面无表情的‘迷’瞪了一会儿,又躺下继续睡。到了早上,却还是被一阵哭声惊醒了。

哭声就在后院。

她睁着眼看了天‘花’板许久,叹口气坐起来,随便套了件大衣打开窗户往后院望去,只看到一群‘女’人围成一圈一‘抽’一‘抽’的哭着,没听她们说什么,也看不出个‘花’样来。

没办法,换上衣服,用水壶里已经冷了的水洗了把脸,她漱着口下楼,刚走过楼梯拐角,就和楼下沙发上坐着的人对上了眼。

“……咕咚!”卧槽喝下去了!好冰的水!

她下意识抬手用袖子擦掉了嘴边的水,随即感觉更加窘,对上余见初略带笑意的目光,她尴尬的摆摆手:“额,嗨,一大早的,哦不,好久不见,恩,那个,你怎么来了?”该死早知道昨天不去找廉‘玉’了,现在都不知道如何面对鬼督头了!

作者有话要说:还是不急着打打打吧,打打打要下周一发→_→

关于迁厂委员会

这个我不知道后面会不会提到,所以在这儿先说一嘴巴

淞沪会战爆发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为了抗战保留工业的种子,就在淞沪会战期间,沿海地区总共运走了三十二万吨机械,全部从武汉转运到了西南。

西南地区当时的工业情况落后到可以说没工业,而就是这些转运过去的机械留下了火种,也让重庆等地成为了至今以来都极为重要的重工业基地,可见那一事件对未来的发展有多深远

同时还有各类研究所,大学的迁移也在同时进行

大迁移的时候,日军动用各种办法阻挠,最多的就是轰炸,从炸码头到炸船,无所不用其极。

据当事人的说法,当时码头上劳工排着队搬运物资,一颗炸弹下来,很多人就被炸死了,后面的人二话没有,上去扛起带血的包裹,继续搬。

可见当时搬运时的牺牲多频繁,以及当时的人多勇敢。

而船呢?据表述,往往上海出发了几十艘船,到了武汉,只剩下零零星星几艘了,其他都在途中被炸沉,这些船里‘私’人公司的船,有海军的船,有招商局的船,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阶层动员的运动。

想想敦刻尔克大撤退时,丘吉尔动员全英国大小渔船去接人,好像很了不起一样,但我们国家其实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诶。

那些大老板平时喝着小酒唱着小曲儿钱就大把大把的来,图什么冒着一秒钟就会破产的危险把东西运到后方去?

而就算成功运到武汉,所要面临的最大危险,才刚刚开始,这个下次再说→_→

ps:我知道你们都觉得小段子好看→_→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以后光拿小段子出书单独出一本你们买不买买不买买不买!

然而才不出呢哼唧!

...q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