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笔趣阁

设置:
关灯 护眼
f笔趣阁 > 娱宋:浪出个未来 > 第二十三章 一浪高一浪,大咖突将临…

第二十三章 一浪高一浪,大咖突将临…

陈子枫看了看魏来的布衣打扮,颇为不屑道:

“听婉儿妹妹说,今日贵书局之举,皆为魏兄手笔,佩服佩服,不知,兄台在司徒家现任何职啊?”

嘴上说佩服,可是,魏来分明听出了其中的不服气。

不过他并不在意,只拱手道:

“早听掌柜的说,陈家书铺乃是临安书行之首,天下书行之冠,子枫兄更是人才如玉,今日一见,果然是名不虚传。魏来就是新城书局的一个杂役,断不敢贪天之功据为己有,让您见笑了,以后还请子枫兄多多指教才是!”

见到魏来不卑不亢,陈子枫越发的不悦了,便哼道:

“魏兄,您过谦了,这昭明版《金刚经》确是一番好谋划。不过,今日这曝书会,究竟谁能称为翘楚,却还在两可之间,稍顷,我们再看!”

魏来听出陈子枫话中有话,分明有一比高下的挑衅之意,笑笑不语。

陈子枫自然不是在吹牛,他之所以如此的自信满满,自然说明陈家书铺也有不同凡响的谋划,魏来也想看看究竟。

与信众们寒暄交流半刻,念明大师等向司徒靖合十行礼,回转大殿。

念明大师刚走不多时,猛然间,熙攘的广场上又是一番“隆隆的躁动,魏来不明所以,只听见好多人在高低呼喊着:

“快看,快看,易安居士来了!”

随后,巨大的人流将陈家书铺的铺面团团围住,水泄不通。

婉儿听到人们的呼喊,像个追星族脑残粉儿小迷妹般激动的手舞足蹈。但是,此时,人群摩肩接踵,早没有了缝隙,她只好急急拉着魏来,寻了高处的一块大石,向陈家书铺的铺面探头张望。

一边望还一边呼吸急促地对魏来道:

“魏哥哥,你看你看,那就是天下闻名的易安居士李清照,你看看她那绝代风姿,今生能有缘亲见她一面,也真不枉活这一世了!”

其实,魏来的内心也很激动澎湃。他之前做梦也想不到,他能亲眼见到这位他最喜欢的女词人,哪怕就是远远的望去,这个从历史的故纸堆中抖落尘埃,在他眼前款款走来的鲜活人物,让他有如梦如幻的感觉。

李清照如今已然年逾五旬,这位经历了北宋末年山河破碎,颠沛流离,亲人凄散的大词人,容颜早已不复当年的清雅秀丽,人生命运之多舛,将一抹抹沧桑镌刻在她的面庞之上。

就在几年前,这位看上去柔弱的婉约派词宗,好不容易从北方一路流落,刚在临安安生,便再度经历了一次劫难。

原来,与她相濡以沫的丈夫赵明诚死后,李清照一直没有再为冯妇之念,但是作为一个孤苦女人,年纪渐大,独自生活终究多有艰辛。那一年,李清照身染重病,旁侧无人照顾,这时,一个小官张汝舟见有机可乘,便大献殷勤,多方体贴关照,竟令李清照无比感动,遂在病愈后,委身下嫁。

谁料,张汝舟是一个心怀叵测的险恶小人,他娶李清照,根本与情感无关,竟是直奔李清照赵明诚夫妇所收藏诸多名贵金石古玩而来,李清照哪肯就范,张汝舟觊觎之心未能得逞,恼羞成怒,竟然穷凶极恶的对李清照大打出手,卑劣虐待。

如此遭遇,即便是在纲常道学尚未推到极致,整体包容性很强的宋代,如果换做别的女性,尤其是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女性,不管是为社会风评所限,还是为个人声名所累,大多恐怕也只能忍气吞声了。

但是,李清照不是“别的女性”!

一次,张汝舟这贼厮醉后放肆张扬,一不小心说走了嘴,把当年科举中作弊之事泄露。李清照抓住机会,直接去官府将其举报,并籍此要求解除二人的婚约。

按照当时的律例,妻子若举告丈夫,无论是非对错,也无论结果如何,妻子都要坐两年牢,也因此,众人皆劝李清照断不可行此险棋。

可莫看李清照虽词作如秋水般曼妙细腻,但是,其性情底色中却有烈如猛火的刚毅。

一俟决心下定,宁为玉碎,绝不转圜!

事情的结果是,张汝舟恶人得报,被发配边远柳州,二人婚约按律例宣告解除。

但是,李清照也因此被投入大牢,她以失去“自由”为代价,得到了“自由”。

这件事,天下皆惊。

虽然在当时的一位高官翰林学士綦崇礼的倾力斡旋下,她只坐了九天的牢,便被解释出监,但是经此一变,李清照再遇摧残,身心俱疲,更显苍老。

词人老矣!

然而,就是眼前这位向晚老妇,在魏来看来,在天下人看来,却仍不得不承认,这个世界上,有那么一些人的灵魂始终是熠熠闪光的。这种光芒,足以穿越时间和空间。即便姿容衰颓,皮囊枯朽,那种以天纵才华为底色的神韵气质,永远是人世间最美丽的风姿独具,总能令人在不经意间,便被其折服,一咏而三叹。

易安居士李清照,就是这样风华绝代的人物!

此次,已好久未在公共场合现身的李清照再次出山,全蒙陈家书铺的陈解元老掌柜多次登门诚意相请,这也是陈家的“秘密武器”。

鉴于陈家书铺在一流文人圈子里的上佳口碑,本已打算退隐林泉,倦于世事的李清照才答应将她刚刚编辑修订付梓的巨著《金石录》交于陈家书铺印行,并在此次曝书会上首发。

完成这部《金石录》,可以视为是李清照毕生之宏愿!

李清照十八岁初嫁赵明诚之时,赵明诚还只是一个年轻的太学生。二人生活虽然清贫,但是一对璧人耳鬓厮磨,伉俪情深,琴瑟和鸣。

每月初一和十五,赵明诚从太学告假归家,都要和李清照一起,把衣物拿出去典当,凑出几百文钱,同往北宋东京汴梁的大相国寺,买回些酒果吃食以及历代碑文、拓片等金石之物,归家一起相对展玩,其乐无穷。

一首《减字木兰花》,可以约略窥见李清照这一时期的幸福与快乐——

卖花担上,买得一枝春欲放。泪染轻匀,犹带彤霞晓露痕。

怕郎猜道,奴面不如花面好。云鬓斜簪,徒要教郎比并看。

而另一首千古绝唱《一剪梅》,则生动刻画了李清照在二人分离的日子里,对夫君的殷殷思念之情——

红藕香残玉簟秋,轻解罗裳,独上兰舟。

云中谁寄锦书来?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。

花自飘零水自流。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

此情无计可消除。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

然而,好景不长,这对神仙眷侣的快乐日子,在历史的巨大涡旋中很快被终结。

靖康之变后的1127年,金兵攻陷青州,李清照与丈夫被迫南渡江宁,生活漂泊而愈发困顿。1129年,赵明诚不幸病逝于建康,李清照痛不欲生。而在绍兴元年(1131年)三月,李清照再次颠沛流离于绍兴,在当地人家借宿之时被歹人所窃,数十年来与丈夫苦心收集,视若珍宝的大批金石古卷,一夕之间几乎全部散佚,更令她痛彻心扉万念俱灰。

不幸中的万幸,大概是无知的窃贼认为一大卷写满墨迹的草纸并不值钱,赵明诚和她共同编撰的《金石录》书稿没有丢失,李清照从此一直贴身携带,这部书稿几乎成为她下半生的生命寄托。

如今,她耗尽数十年心血,终于完成了这部旷世巨著,以告亡夫在天之灵,而此书的首发,就选在了今天……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