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笔趣阁

设置:
关灯 护眼
f笔趣阁 > 娱宋:浪出个未来 > 第二十六章 二人砸场子,来头不一…

第二十六章 二人砸场子,来头不一…

六月初六的这场曝书会,让魏来这个名字逐渐在临安城的文人圈,尤其是年轻文人圈逐渐传播开来。

天目山的一幕实在过于传奇,经过当时一些在场的和不在场的人口口相传,越说越悬……

甚至还有很多人特意跑到新城书局来,要看看这位李清照的“老师”魏来魏怀远究竟是何方神圣,更有不少文人墨客,竟然跑上门来,要和魏来斗一斗诗词……

对这些令自己应接不暇的“挑战者”,魏来的态度很明确,那就是自称不才拒绝见面。

可是他越是这样,这群文士就越来劲儿,就越觉得他才高八斗神秘莫测,他的名声就在这种涡旋中越来越大……

这一天,又来了两个年轻文士模样的人,在新城书局的门口喊着要见魏来魏怀远。门童早已经得了吩咐,这样的来客一律不见,便婉言谢客,没想到这两个年轻人不依不饶,竟然在门口吵了起来。

其中一个穿蓝衫的人高喊道:

“我们是太学的学生,只想一睹魏公子的风采,与他谈论谈论诗词,没想到来了几波人,皆被推三阻四,新城书局为何这般高傲无理!”

另一个穿褐衫的更大声:

“魏公子为何不见我们,他难道是怕了吗,什么易安居士的十字之师,定是欺世盗名的大骗子!今日若不出来说个明白,以后我们太学生就号召天下的读书人,都抵制新城书局的书,今后谁也不买!”

门童见这二人纠缠不休,甚至出语威胁,在书局门口闹成一团,对面钱家书坊的掌柜钱辅仁和管家钱能站在他家门口看着笑话,还有旁边很多书行的人,也都被引出来看热闹,感觉事情不妙,只好进去通报。

魏来本不想露面,可是刘阿大听到情况后,力劝魏来还是出去应付一下。毕竟,这太学可是朝廷所办的国家最高学府,这些太学生都是天下最好的读书种子,一个个家庭背景非官即贵,个性大多骄傲张扬,且在读书人众影响力颇大,如果如他们所说,闹将起来,真把新城书局的书抵制了,还真是大麻烦!

魏来第一次体验了当“明星”的痛苦,只好硬着头皮出门见客。

来到门口,只见那两个年轻人还是喋喋不休,魏来拱手道:

“我便是魏来,两位公子,有何见教?”

蓝衫褐衫年轻人听说他便是魏来,不由停了鸹噪,上下一顿打量,实在也没看出这魏来又什么超凡脱俗之处,似是颇有些失望。

蓝衫青年有点不客气的说道:

“我等太学生听闻魏公子在东天目的曝书会上出尽风头,竟然让一代词宗李清照拜您为师,都想和您讨教一二,可惜几波人过来,都缘悭一面。故选我二人为代表,特来约魏公子参加三日后在西湖之畔举办的太学雅集,听听您的教诲,还望魏公子务必不要推辞!”

褐衫青年不容魏来答复,便扔下一句:

“三日后未时,总宜园见!”

说罢,都没和魏来告辞,转身便走。

魏来立时楞在当场,心说,这些太学生也太狂了,根本不管你答不答应,倒不似来请,反倒如同来传令一般。无奈之下,冲着二人尚未走远的背景问了一句:

“敢问二位公子的大名……”

“陈南!”

“欧阳冽!”

二人头都没回,报上自己的名字。

看着二人远去,魏来顿时觉得十分头大。

虽然他是学文科出身,对于文学也还算颇有心得,但是,毕竟,他本质上是个现代人,而且是学传播学的。没有受过的古诗词的系统性训练,真要是和这些每天写诗填词如家常便饭的太学生去曲水流觞、诗词唱和,那无异于以卵击石,还真是心虚的很。以他的个性,他可不想丢人,当然,更不能因为他而损害了新城书局的名声。

思来想去,如何对付这场不得不去的太学生雅集,仍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,一筹莫展间,他来到南苑找到了老掌柜司徒靖求教。

司徒靖方才也听到了门外的喧嚣,便问何事。魏来讲明经过,待说道两个青年的名字时,司徒靖突然眉头一皱,情绪似有激动地说道:

“怀远,那你再说一遍他二人的名字!”

“好像叫陈南、欧阳冽。”

司徒靖反复轻声叨念着这两个名字,半晌,轻声叹道:

“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,这两个年轻人,可是大有来历啊!”

魏来不解:

“哦,老掌柜竟认识他们吗?”

“老夫并不认识他们两个,但是,他们两个,却算是老夫的故人!”

“不认识的故人,这是何意?”

司徒靖低头沉吟,久久不语,再抬头时,竟然热泪盈睫:

“怀远,你可听说过太学生陈东吗?”

“陈东?好熟悉的名字!让我想想……难道是那个曾冒死上书请诛蔡京、童贯、王黼、梁师成、朱勔、李邦彦等“六贼”以谢天下的陈东吗?!”

“正是!当年在东京汴梁时,太学生陈东经常来我新城书局购书谈天,与我相处甚得,后来他的文集《少阳集》也委托我家刻印,可谓故交。那时我便听他提起,他有一个幼弟,名曰陈南,天资聪颖,甚是可喜,每次说起,陈东对弟弟的怜爱之情,总是溢于言表。”

“老掌柜,会不会是同名同姓,陈南这个名字似乎也并不算太过独特。”

“怀远,如果只是一个陈南,确实有可能如你所说。但是,加上另一个欧阳冽,我几乎可以笃定,这二人就是烈士之后了!”

“此话怎讲?”

“世人皆知陈东中直刚烈,曾以太学生的身份,上书钦宗皇帝,揭露蔡京童贯等六贼恶行;又在金兵围攻京都之际,率太学生及民众数万人伏阙上疏,声势浩大前往皇城宜德门泣血请愿,坚决反对投降派割地求和的卖国行径,力主复用主战派李纲的宰辅之职;当今皇帝继位后,李纲再度被贬,陈东又再三上书,言辞激烈,要求罢黜黄潜善、汪博彦等奸臣,再此复用李纲,同时要求皇帝御驾亲征,收复中原失地,迎回徽钦二宗。此举为奸臣所恨,亦为当今皇上所不容,竟然在建炎元年八月廿五日将这位爱国志士残忍杀害!

司徒靖讲起当年旧事,依然唏嘘慨然,

“可是,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与陈东一同被害者,另有一位忠贞之士!”

爱国义士陈东的事迹,早在中学的历史课上,魏来就曾学过,故司徒靖所说这些他并不陌生。但是,他真不知道,与陈东一同殉难的,竟然还有一位义士!

“怀远,这名义士名叫欧阳澈,他并无任何功名,只是江右一介布衣,然位卑未敢忘忧国,其人慷慨尚气,忧国悯时,见识明达。他和陈东一样,多次上书天听,呈"安边御敌十策",力主惩奸除恶,励精图治。靖康之变后,欧阳澈千里徒步到达南京,伏阙上书,力言重用李纲,罢黜黄汪,并请御驾亲征,以迎二帝。其言辞之激切,更甚陈东。遂遭佞臣黄潜善等诬指为"语涉宫禁"。皇上蒙蔽震怒,将他与陈东一起斩首,殉难之时,年仅三十一岁岁!”

司徒靖话说到此,已经是泪洒青衫,不能自持。

魏来闻言也不禁一凛:

“难道这欧阳冽竟是……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